在焦化廠,上千攝氏度的焦爐把煤炭烤成焦炭,同時噴出熱值堪比天然氣的焦爐煤氣。過去,這股“黑金”廢氣常被點火炬一燒了之;如今,國家“雙碳”目標倒逼企業把每一方煤氣“吃干榨盡”。可是,焦爐煤氣成分復雜:H?55%-60%、CH?23%-28%、CO 5%-8%,還夾帶焦油、苯、H?S、NH?、粉塵和微量氰化氫,稍有波動就會讓后端鍋爐、甲醇合成或燃氣發電機組“中毒”停機。如何實時摸清它的“脾氣”?一套過程氣體分析系統出現了,焦爐煤氣過程氣體分析系統究竟是如何把“黑金”廢氣變成“綠色”數據的?
系統架構分析:
1.采樣探頭:不銹鋼燒結濾芯,探頭桿外纏電伴熱至180℃,讓焦油保持氣態,不凝堵。
2.預處理箱:旋風制冷器在數秒內把樣氣降至5℃,80%焦油、苯、水分被冷凝回收;之后是陶瓷膜除霧器、活性炭吸附罐。
3.分析儀表:紅外NDIR測CH?、CO?,熱導TCD測H?,電化學測O?、H?S,激光TDLAS測微量NH?,精度±1%FS,刷新周期2 s。
4.數據快鏈:4G/5G模塊把數據送入廠級MES,熱值、氫碳比、氧含量異常時,數秒內觸發短信+微信報警。
現場案例分析——山西長治某260萬噸/年焦化廠
2023年9月,該系統在鼓風機出口投運。首日即發現1#爐墻串漏:O?從0.4%飆升至1.8%,熱值由4100 kcal/Nm³跌至3550 kcal/Nm³,值班人員據此及時調低爐頂空氣導入量,避免后端鍋爐熄火,減少碳排8.6 t/天。投運三個月,統計表明:鍋爐熱效率提升2.1%,甲醇裝置催化劑壽命延長15%,年創效約820萬元。
運維貼士:
每周用氮氣反吹探頭3 min,壓差>20 kPa即更換濾芯;
每月利用標準氣(CH?25%、H?55%、CO 8%)五點校準,確保量程漂移<±2%;
冬季給預處理箱加裝保溫棉,防止冷凝水結冰導致激光單元“罷工”。
從“看見”到“看懂”,焦爐煤氣過程氣體分析系統用一組組實時數據,把曾經“黑箱”般的煉焦過程變得透明。它不僅是焦化企業安全、低碳、高效運行的“守護神”,也是我國鋼鐵行業邁向“雙碳”時代最接地氣的“數據腳印”。